您的位置:
网站首页
新闻资讯
袁斯浪: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
2025-03-14
袁斯浪: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
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。如何持续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,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全国人大代表,中国五矿所属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袁斯浪建议,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,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市场潜力
袁斯浪表示,当前建筑行业存在市场分割、跨区域经营壁垒突出等问题,在招商引资、数据要素、劳动力流动等方面存在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现象,资质认定、质量验收等也有地域差异。“这些问题的存在,严重限制了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效率,提高了交易成本,妨碍了公平竞争,从而严重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程。”
为此,袁斯浪建议,在建筑法、招标投标法中增设反分割条款,增加对设置歧视性招标条款行为的法律规定,加重对招标设置地域、所有制等歧视性条款行为的法律责任。强化反垄断执法,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设建筑行业特别条款,将“限定购买指定建材”“强制分包本地企业”等行为列入行政垄断负面清单并设定处罚标准。
他提出,在招投标过程中,招标人应使用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招标文件范本,技术标准、资质要求等核心条款必须采用全国统一参数库。地方性招标项目需采用差异条款的,应经省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第三方评估后备案。此外,设置国家统一的招投标信用制度,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、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。
通过制定全国统一建筑市场管理条例,建立资质互认、信用互通、执法互助机制,规定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外地企业资质核验。同时,修订增值税法实施条例,完善税收分配机制。
促进数据互通共享保障工人合法权益
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,吸纳农民工超4500万人,保障建筑工人的权益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在调研中,袁斯浪发现,目前建筑企业用工管理长期存在信息割裂、监管滞后等问题。他建议,通过数字化监管体系重构用工治理模式,保障广大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。
他认为,要进一步健全劳务用工数据立法,在建筑法增加“建筑用工数字化监管”等内容;制定建筑劳务用工数据互通管理办法,规定统一全国电子劳动合同数据标准,建立企业信用与数据报送挂钩机制。此外,构建权益保障法治闭环,在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中增设相关条款,推行“工资支付数据穿透式监管”;在社会保险法中将建筑用工工伤保险参保纳入施工许可证前置条件,实行“开工即参保、退场即转移”机制。
“劳务用工数据全面互通共享并充分应用,是规范建筑用工管理的重要手段,能够切实保障建筑行业参建各方的合法权益。”袁斯浪说。针对现存的用工数据孤岛、数据安全等问题,他建议,依据数据安全法制定建筑用工数据分级保护细则,划定工资明细、生物特征等核心数据为“受限流通数据”;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负面清单,明确市场监管、税务、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可共享数据范围及使用边界,杜绝信息滥用。
完善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打造钢结构装配式住宅
在“双碳”战略引领与建筑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,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凭借其低碳环保、高效集约、抗震安全的显著优势,已成为推动建筑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,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。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袁斯浪介绍说,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理念紧密贴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。
袁斯浪说:“我国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目前已形成‘国家战略统筹、技术标准支撑、地方创新实践’的协同推进格局。但随着行业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,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。”他进一步分析道,法律适用滞后、监管机制脱节、激励约束失衡等问题,是制约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高质量推广的核心瓶颈。他认为,亟须通过系统性完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法律法规体系,破除制度性障碍,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。
他建议,加快专项立法进程,构建全周期法律支撑体系。以顶层设计为突破口,在建筑法增设“钢结构装配式建筑”专章,明确其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核心载体的法律地位,同步推动绿色建筑促进条例、建筑产业现代化条例等配套法规制定,形成“专项立法+行业标准+地方细则”的三级法律体系。
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,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。针对行业监管碎片化问题,构建“机构重组+技术赋能+协同治理”的新型监管框架;优化市场激励机制,建立双向调节制度,构建“靶向激励+刚性约束”的政策组合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构建央地法规协同机制,破除制度性壁垒。针对地方保护主义与技术标准割裂问题,实施三轨并行的改革策略:立法协同层面,在立法法框架下建立地方性法规备案审查机制;标准统一层面,组建全国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筑标准化委员会,重点推进跨区域构件认证互认、产业工人技能证书互通、工程验收流程互信等制度突破;利益协调层面,创新区域合作模式,建立跨省项目税收共享机制。
深化循环经济立法,创新全生命周期治理。将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筑纳入循环经济立法框架,构建“源头减量—过程控制—末端再生”的全链条治理体系。
本篇文章由【中国幕墙网】
联系我们contact us
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
集团总部中国•成都市青羊区日月大道二段一号
联系电话400-8818-858邮箱 [email protected]
生产基地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经济开发区成龙大道车城东四路7号
基地电话400-8818-858
